
2025年7月15日上午,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指導,北京城市學院主辦的“中國花釉陶瓷藝術作品巡展”(呼和浩特站)在呼和浩特市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城市學院文化遺產學部與北京陶瓷藝術館聯合承辦,呼和浩特市美術館協辦,是全國巡展的第五站,標志著這一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與公眾傳播力的藝術項目進入華北草原文化腹地。
本次開幕式由呼和浩特市美術館館長左大寧主持,現場嘉賓云集,氣氛熱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才大穎,北京城市學院副校長曾玉紅,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城市學院文化遺產學部主任陳秋榮,“內蒙古自治區工藝美術學會”會長、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琺瑯工藝”傳承人布日古德,北京陶瓷藝術館館長陳美霞,北京海淀區美術館館長張莊,展覽項目負責人、北京城市學院文物數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蘇州無際藝術設計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林軍,張家口市美術館書記館長崔宇,內蒙古陶瓷藝術學會書記、副會長張志龍,內蒙古陶瓷藝術學會副會長、內蒙古民間文藝家協會民族藝術民間收藏委員會主任杜軍,內蒙古藝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內蒙古自治區雕塑學會會長、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理事曲建以及來自教育、科研、美術、陶藝、媒體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藝術家代表出席了開幕式并參加觀展活動。

開幕式由呼和浩特市美術館館長左大寧主持

項目負責人、北京城市學院文物數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介紹展覽整體情況
開幕式伊始,展覽負責人李冰教授首先介紹了巡展項目的整體情況。據悉,“中國花釉陶瓷藝術作品巡展”是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旨在通過展覽、研究與交流的多維融合,全面呈現中國花釉陶瓷藝術的歷史傳承、當代表達與跨界創新。本次巡展設六大展站,先后落地桂林、景德鎮、福州、禹州、呼和浩特,最終將在北京收官,構建起一條跨越南北、連通傳統與現代的陶瓷文化傳播路徑。
展覽匯聚全國64位陶瓷藝術家,共展出84件(組)具有代表性的花釉陶瓷作品。參展人員涵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景德鎮陶瓷大學等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的專業創作者,同時吸納了來自景德鎮、鈞州等陶瓷重鎮的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及知名陶藝工作室代表,充分展現花釉藝術在藝術性、工藝性與學術性上的多維融合。展覽內容依托三大板塊結構展開:“傳承經典·花釉藝術生活美學”聚焦花釉陶瓷傳統樣式在當代語境中的轉化;“匠心妙想·花釉藝術創意呈現”展現藝術家在材料、技法與形態上的自由探索;“邊界融合·花釉藝術前沿表達”則嘗試突破陶瓷藝術的媒介限制,呈現與金屬、玻璃等材料的跨界交融。

北京城市學院副校長曾玉紅致辭
北京城市學院副校長曾玉紅在致辭中表示,花釉陶瓷不僅是中華陶瓷技藝的代表性成果,更是藝術教育、非遺傳承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此次巡展是北京城市學院文化遺產學部多年來教學與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推動高等教育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她強調,未來北京城市學院將持續拓展花釉陶瓷藝術在青年教育與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傳播路徑,深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辦學理念。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才大穎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才大穎則從更宏觀的層面對展覽給予高度評價。其在致辭中表示,盡管未能親見北疆遼闊草原,但在充滿藝術氛圍的呼和浩特市美術館,依然深切感受到自然與藝術交融的氣息,這與花釉陶瓷所傳達的審美精神高度契合。他代表學會對展覽落地呼和浩特表示敬意,并向支持單位與參與團隊表達感謝。
才大穎提出,花釉陶瓷雖屬陶瓷藝術中的小眾門類,卻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與產業潛力。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下,該領域正在煥發新生,連接著傳統技藝與未來文化創意。他強調,花釉藝術融合地域文化、當代設計與科技媒介,不僅展現出視覺美感,更喚起人們對自然生活之美的共鳴,是中國工藝精神的鮮活體現。此次巡展以“從傳承創新走向創新傳承”為理念,系統展示了花釉陶瓷從傳統到當代、從工藝到生活的延展路徑,不僅推動藝術創新,也回應了時代需求。未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將持續關注其在教育推廣、文化傳播與產業化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助力花釉陶瓷走向更廣闊的藝術舞臺與生活場景。才大穎同時宣布本次展覽正式開幕。

開幕式現場

嘉賓合影
開幕儀式后,與會嘉賓共同移步展廳參觀展覽。在典雅精致的布展環境中,一件件作品在燈光下流光溢彩,或絢爛瑰麗、或典雅溫潤,或融入雕塑與裝置語言,或體現對地域文化的詩意回應,充分展示了花釉陶瓷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表現力與生命力。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此次巡展呼和浩特站的舉辦,既是對中華陶瓷藝術深厚傳統的禮贊,也是一場融合北疆文化與陶瓷文明的美學對話。據悉,展覽將持續至7月27日,期間將舉辦導覽講解等文化推廣活動。展覽結束后,中國花釉陶瓷藝術作品巡展還將前往首都北京繼續巡展,深入推動中國傳統陶瓷工藝在全國范圍內的傳播與普及。
責任編輯:邱小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