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陳龍,觀眾記憶中既有《真空愛情記錄》里青澀的青春偶像,也有《瑯琊榜》中勇武呆萌的蒙大統領、《新水滸傳》中俠肝義膽的武松,還有《繁花》里市井氣十足的陶陶,更有近期熱播革命歷史劇《浴血榮光》中儒雅睿智的青年周恩來形象。到底哪一個才最近接他本人? “影海書香”系列活動第14期:從《瑯琊榜》《繁花》到《浴血榮光》——陳龍影視表演主題分享會在上海浦東圖書館舉行,活動策劃人韓晶,邀請上影演員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陳龍,上影集團原副總裁汪天云以及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張斌共話表演藝術,解讀一個演員的成長密碼,分享戲里戲外的多面人生。
童心尚在,享受表演
《浴血榮光》開拍初期正值《繁花》的尾聲階段,為了從外形上更貼近當年的周恩來,陳龍在25天內暴瘦了18斤,把自己從體態圓潤的“陶陶”變成面目清瘦的“周恩來”。回來后,他又必須在數十天內暴飲暴食再吃回成肥頭大耳的“陶陶”。“那段時間我兩頭跑,回到這邊,導演說你怎么又瘦了?我說你給我三天我把自己吃胖。這邊拍完回到那邊,那邊的導演說你怎么又胖了?我說給我三天讓自己瘦下來。那半年就是這樣過來的,但我覺得為了角色,一切都是值得的。”
汪天云用“心大”“膽肥”來概括陳龍對不同角色的大幅轉換。他認為,演員尤其是偶像劇出身的演員容易太在乎自己的外形,往往不敢嘗試有悖于自己固有形象的戲。但藝術創作卻需要不斷地“背叛和“拋棄”。陳龍則表示,從藝30年來,幾次轉型其實也是被推著走的。19歲那年《真空愛情記錄》全國海選,他脫穎而出,幸運地成為男一號。“我以前是跑龍套的,突然有一部戲來找你演男一號,骨頭都輕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因為演完之后再沒人找你了,我又回去跑龍套了。從拍完那部戲,偶像劇演員這個標簽一直貼到我演武松之前,那時我已經快35歲了。”
然而陳龍沒想到,參演《新水滸傳》卻招來網上一片罵聲。很多人說他是演偶像劇的,怎么可以演武松呢?陳龍干脆把網線拔了,索性不看評論,讓自己靜下心來好好演戲,將來讓角色說話。“我真的喜歡這個行業,每部戲都很享受,遇見這么多好的團隊和同行,一直這樣托舉著我。”讓陳龍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入行至今,對影視表演的這團火苗從未熄滅,“這顆童心還在,我覺得我應該可以演到120歲。”
只要真實,就會感人
如果說影視表演是陳龍的職業底色,那么公益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就是他生命的另一個注腳。近年來,他與好友胡歌、劉濤發起“一路前行”環保公益項目,深入可可西里、玉樹等地,建保護站,布設展覽,讓更多游客參與到野外觀察和環境保護中來。“每當站在大山面前,我就會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注定會跟那片土地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很強的連接。人不是自然的旁觀者,而是守護者。”
這種理念也影響了他的短視頻。他也會記錄自己的生活日常。視頻里只有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氣。他至今忘不了在第一堂表演課上,老師對他說,你們做演員的一定要記住,走在大街上越不被別人認出來越好。如果人人都看著你,你還怎么去觀察生活?只有把自己全部隱去,你才能看到生活的真相。他也并不覺得大屏和小屏有什么區別,“只要真實,就會感人。老天給了你擔當和表達的能力,別人也愿意去聽和看,我就要在視頻里傳遞積極的、向上的、生活美好和值得熱愛的一面,我覺得這是我們這代人應該去做的。”會后韓晶告訴記者,“分享會讓我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感恩與回饋、顛覆與重塑以及自我成長的力量。我相信這種力量可以傳遞給很多人,這也是我們創辦‘影海書香’的初衷。”
責任編輯:高瑋怡陳龍,演員